“创二代”的企业情怀

  本报记者 袁晓金

  三月底,创二代刚刚敲定在湖北宜都陈皮产业园项目的业情签约合作事宜,广东佳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婉如又匆匆赶回潮州,创二代开始了新一轮的业情工作。自从在父亲杨应林手中接过企业负责人的创二代接力棒,忙碌就成了她生活的业情主旋律。

  积极进取

  从创业者向创新者转变

  十年前,创二代在父亲退休后,业情杨婉如担任公司董事长,创二代和妹妹杨婉媛一起挑起了家族企业管理这一重担。业情俗话说,创二代创业容易守业难。业情如何让企业在激烈的创二代市场竞争中继续前进发展成为摆在她们面前的最大课题。“我认为,业情接班人是创二代家族企业传承成败的关键因素。”在杨婉如看来,企业接班人必须要有一颗热爱企业的心,懂得将企业文化继承发扬下去,才能让企业继续保持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上。

  上任后,杨婉如姐妹在经营中保持企业原有的家文化和拼搏精神的同时,提出要让企业从一代创业者到二代创新者转变,把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植入到企业,实现企业的规范化管理运作。她们梳理了企业未来的愿景和使命,清晰地传达给整个团队,还推出合作人制度,让员工有机会成为企业的合伙人,把公司利益和员工利益紧紧捆在一起,共同分享企业发展带来的红利,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杨婉如曾在家书中写下这样的文字:去到农户家里收购时,农户用粗糙的手紧紧握着我们的手,一再感谢我们来帮助他们解决销路问题。此刻,一股办好企业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杨婉如说,正因为原材料来自成千上万个农户,所以企业与农户是一种休戚与共的关系,因此她们更有责任和义务把产品做好,把企业经营好,才能让企业和农户共同受益。

  在长期与农户的交流中,杨婉如姐妹了解到,受制于深加工产品单一,柑橘整体利用率并不高,不少柑橘产地都存在着橘肉或者橘皮被抛弃的现象。“如果能多研发一些新产品,不仅能提高柑橘整体利用率,还能增加企业和农户收入。”杨婉如说,意识到这一问题后,她们将目光聚焦到柑橘及陈皮深加工上。近些年,企业进一步强化产学研合作的步伐,与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和广东省农科院蚕业与农业加工所等高校、科研院校深入合作,借助科技手段提升新产品研发能力。同时坚持继承传统中创新的思路,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夯实传统工艺的前提下,根据市场需要和消费者口味,开发了以废弃柑橘肉、橘皮为原料的老姜陈皮、陈皮粉、陈皮含片、陈皮丹等产品,解决了行业痛点问题,又实现企业和农户的双赢。

  在此基础上,杨婉如顺应市场形势的变化,持续在电商线上渠道发力。公司网上销售额与总销售额的占比从一开始的仅有1成,提升到目前的近4成,促进了企业业绩的稳步提升。十年来, 佳宝的总销售额增长了数倍。

  走千里路

  只为找寻一片好陈皮

  这些年走下来,杨婉如感慨地说,做食品企业最难的是原材料的控制,因为原材料是食品安全的决定关键因素。以往产品原材料采购都是采取与合作社合作的模式,由合作社从各家农户手中收集,集中后再运往企业。但这一过程企业无法在每个生产细节上做到百分之百的管控。对于这一点,她有切身体会。几年前,公司从农户手中收购了一批枣糕,进厂化验后才发现这批枣糕检出二氧化硫成分。“当时很痛心,40多万元的投入就这么没了。”尽管损失不小,但是杨婉如还是召集员工一起观看这50多吨原材料销毁过程,借此让员工再次认知产品质量对于公司的重要性。杨婉如说,这件事给她最大的提醒就是必须找到一个安全可靠的原材料生产基地才能从源头上保证产品质量。

  既然想了,就要干。这几年来,杨婉如姐妹一直在为寻找原材料生产基地而奔忙。从省内的韶关,到广西、福建、湖南、浙江等地,足迹踏遍近十个省市,终于将基地定在了湖北宜都。回顾这一过程,一路走来并不容易。在贵州省榕江县考察时,由于山路崎岖,为了近距离察看当地的生产情况,杨婉如坐上了人货混杂的手扶拖拉机,经过一程山路的颠簸才最终达到目的地,个中辛苦可想而知。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妹妹杨婉媛说,为了在全国范围内找到最好的原材料,她们和同事经常在全国各地跑。近期,为了解决山楂产品的工艺、设备等问题,姐妹俩在两天之内跑了山东、河南、上海、江苏等四个省市,将相关事宜处理完毕。

  “产业园落户只是第一步,我们还希望用几年的时间将产业园打造成为旅游体验地,努力生产让消费者看得见、摸得到、放心吃的食品。”杨婉如表示,潮州农产品资源丰富,企业也计划将宜都模式复制到潮州,做大果蔬深加工产业,让更多本地的农户受益,为潮州乡村振兴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