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夜兼程 共克时艰——积石山6.2级地震现场见闻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范海瑞 马国顺 王虎

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坐落在黄河岸边,是星夜现场甘青两省交界处的一个小镇。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时,兼程积石见闻这里虽不是共克震中,却是时艰山级此次地震受灾最为严重的乡镇之一。

12月19日清晨,天寒地冻,在大河家镇大河家村广场,星夜现场人们经历了一夜的兼程积石见闻忐忑不安,此时一口热汤、共克一碗热面成了最迫切的时艰山级需要。来自四面八方的地震救援队伍和爱心人士星夜兼程赶来这里,爱心在此汇聚。

FZ007228263759_A4233783

爱心牛肉面。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丁凯 摄

暖胃,暖心

一大早,停靠在广场上的一辆小货车周围站满了受灾群众,货车上,几名小伙手脚麻利地把一个个货箱打开,原来里面是一袋袋美味的桃酥,工作人员立刻将桃酥免费分发给群众。

桃酥来自甘肃楠翔食品有限公司,这个大河家镇当地的食品企业,在昨晚的地震中,公司库房屋顶坍塌,损失不小。然而,19日早上,救援队刚刚挪开散落坍塌的屋顶,公司负责人金鑫就决定把库房里面的产品都捐赠给受灾的父老乡亲。

FZ007228263759_A4233784

受灾群众在吃兰州牛肉面。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丁凯 摄

在广场东南角的一顶帐篷里,袅袅炊烟升起,一口大锅里,煮着大块的牛肉,肉汤上下翻滚,飘出浓浓肉香。来自兰州的名为“筷上瘾”的牛肉面企业,在地震发生后,立刻组织员工,带着锅碗瓢盆和牛肉、面粉等物资连夜出发,从兰州赶来,为的就是让受灾群众能够在大清早吃上一碗热热乎乎的兰州牛肉面。

企业负责人马忠明告诉记者,自己是临夏州人,昨夜他在兰州惊闻家乡突发地震,立刻决定将兰州的多家门店临时停业,把店里50袋面粉和1000斤牛肉全部连夜运来积石山县,为遭遇困难的乡亲们供应饭食。

“目前我们还有六名员工在兰州和临夏两地继续采购物资,我力争让这里每一位父老乡亲都能吃上一碗热腾腾的牛肉面。”马忠明说。

FZ007228263759_A4233785

救灾物品运抵安置点。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蹊 摄

热身,热心

积石山县海拔较高,加上前几日降雪,当地夜间气温已降到零下十多摄氏度,天气寒冷,呵气成冰。一夜余震不断,棉衣是当前最为紧缺的物品之一。

“这是刚刚从兰州运送过来的救灾专用高寒区棉大衣,一共1600件,我们将尽快妥善分发给受灾群众。”临夏州粮食物资储备局工作人员马辉林说。

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紧急成立地震应急小组,赴灾区第一现场做好物资调度保障工作。同时,按照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省应急厅调运通知,从省救灾物资储备管理中心、省级救灾物资岷县库紧急向灾区调运棉帐篷、棉被、棉褥、折叠床、棉鞋、火炉等第一批中央和省级救灾物资46100件(套、床)连夜装车发往灾区。

另外,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还筹集15吨面粉用于积石山应急供应,向临夏州民安粮食批发市场调运面粉66吨,以确保当地粮食供应量足价稳。及时摸排积石山县及周边地区粮储设施受损情况,排除安全隐患,确保粮食和物资储存安全。强化值班值守,密切关注灾情变化,加强与省应急厅等部门联动,随时待命做好物资调运准备工作。

FZ007228263759_A4233786

给村民发放救灾物品炉具。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蹊 摄

安居,安心

19日晚8时许,记者来到大河家镇克新民村,村里临时帐篷已经搭建起来,一些房屋受损严重的群众暂时住进了帐篷,帐篷外架起火堆,帮助受灾群众取暖。

在抗震救灾现场,记者了解到,省青基会筹措价值50万元的帐篷、棉衣、棉被等应急物资第一时间送达灾区一线。共青团甘肃省委已紧急下拨30万元专项团费支援临夏州各级团组织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全省各级团组织充分动员社会力量筹措超2000万元的救援物资,正分批运往灾区。省委组织部从代省委管理党费中紧急划拨500万元,用于支持抗震救灾工作。

截至目前,中央向我省两批次调拨中央救灾物资。地方物资方面,甘肃省已调拨炉子、棉鞋等,能够满足目前5000顶帐篷安置取暖需要。江苏、宁夏、四川等省区调拨大量捐助物资运往灾区。

此刻,一颗颗爱心如一股股暖流在灾区汇聚,所有人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共克时艰。

FZ007228263759_A4233787

搭建的救灾帐篷。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丁凯 摄

编辑:海霞 责任编辑:孔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