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养老”助力营造“幸福平沙”,平沙镇立体养老体系逐渐成型

傍晚时分,立体养老家住立新社区的助力镇立陈阿姨准时下楼,与其他长者们一道参加免费的营造社区广场舞课程。一个月来,幸福系逐型她在领舞老师的平沙平沙带领下越跳越好了。这样的体养长者课程,如今已在平沙镇11个社区多点开花——学跳舞、老体学插花、渐成做游戏,立体养老形式多样的助力镇立课程让长者们聚在一起,丰富着大家的营造精神生活。

这也是幸福系逐型平沙镇立体化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平沙平沙平沙镇持续加大投入,体养“双管齐下”提升社区养老体系的老体软硬件,并积极应用数字科技提升智慧养老水平,相继打造了平沙镇社会福利中心三期等一系列养老载体,助力擦亮“平沙养老”品牌,营造“幸福平沙”。

软环境

养老服务全面“升级”

10月13日中午11时,配餐公司将数十份营养餐食,准时送到了平沙镇沙美社区长者食堂。与此同时,社工们引导行动方便的长者有序排队取餐,并亲自将餐食送到部分行动不便的长者手上。

社区志愿者入户探访辖区长者并送去慰问。

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平沙镇11个长者食堂发生着。早在去年,平沙镇就已实现了社区配餐服务全覆盖,为80周岁高龄长者以及特殊困难长者用餐提供生活照料服务,让长者们吃上“热乎饭”“安心饭”。

与此同时,长者饭堂还在发挥阵地作用,创新配餐服务与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等居家与社区养老服务叠加融合、协同发展,完善从专业机构到社区、家庭的长期照护服务模式。今年以来,共服务长者就餐28090人次,服务人次同比大幅增加。

长者食堂服务规模不断扩大的背后,是平沙居家养老体系的提质增效。当下,平沙镇积极打造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社会保障制度为支撑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并依托文化活动为社区注入新的精神文明内涵。仅在今年9月,平沙镇11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点,便开展活动58场,累计服务5994人次。

随着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的不断扩大,平沙养老服务类型不断增加、服务质量不断提升,链接至居家安全、生活照料、紧急呼救、助餐、家政、护理康复等。

硬实力

多个配套相继“落地”

去年10月,备受关注的平沙镇社会福利中心三期建成,并于12月正式投用。一年来,越来越多的长者选择进住该养老综合体,享受更智慧、便利的养老服务。

平沙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内,长者在享用按摩椅。

该中心位于平沙镇沙美社区,地处孖髻山脚下,其中去年新落成的“永顺楼”建筑面积10420.99平方米,设置了失能老人照护区、半失能老人照护区、失智老人照料区、自理居住区和医疗区,共有床位200张。

多元的生活休闲娱乐配套,也是该中心的一大特色。据介绍,院内设置了康复活动室、音乐舞蹈室、音乐治疗室、老年人能力评估室等设施,为院内长者打造集生活、娱乐、锻炼于一体的配套功能齐全的生活场所。

新设施、新载体的落成,有助于提升平沙养老服务的“硬实力”。而这样的养老载体,还将陆续建成。去年年底,全新的平沙镇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暨平沙镇立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正式揭牌启用。

立新服务站随之成为了平沙镇面积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站内设有长者饭堂、康乐棋牌区、康复室、舞蹈室、健身空间等多个功能区域,可为长者提供日间照料、助餐配餐、医疗康复、健康管理、文体娱乐等一站式养老服务,让居住在立新社区及周边的长者们能够在“家门口”享受贴心、优质的养老服务。

“改造后的环境更舒适了,活动设施也增加了,只要有空我就常来这里坐坐。”前来长者食堂就餐的社区居民李阿姨说道。

新模式

创新机制加快“助力”

社工在指导长者使用“平安通”设备。

今年7月,平沙养老服务网络迎来“新成员”——平沙镇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揭牌投用,全面增强了平沙智慧养老效率。据介绍,在各镇设立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是2023年金湾区十件民生实事项目之一。

其中,平沙镇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作为金湾区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的服务下沉站点,旨在满足平沙镇长者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实现“一键呼叫”“一键上门”,为长者提供周到、便捷、体贴的专业化服务。

据介绍,依托该系统,长者可通过平安通设备下达线上需求,如紧急呼叫、线上通话传达需求等,线下服务人员会依据长者的需求进行资源链接,安排居家站点的社工、“双百”社工共同联动上门等。

截至今年9月,平沙镇累计安装平安通1201人,平安通通过线上累计服务平沙长者 25104人次,紧急求助共29例;线下服务累计356人次,涉及紧急求助、服务咨询等各个方面,为行动不便的长者们提供了稳定有效的“养老保障”。

信息化、智慧化的平沙养老体系,也在机制、技术的创新中不断发展。依托该信息平台,平沙镇得以对养老服务信息进行审核、监管和数据分析,从而实现运营监控、指挥调度、监督管理,搭建一个线上线下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真正实现“线上受理,线下响应”,为创建具有金湾特色的“互联网+养老服务”贡献平沙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