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的美是创作者的宝贵财富”,文学名家在珠海采风

“我喜欢这个岛屿,珠海者的珠海喜欢岛屿周边的创作财富采风风光。”站在高高的宝贵草坡上,潘军面对着大海说。文学

沿着海边栈道一路往下走,珠海者的珠海曹元勇和其他作家也谈笑风生。创作财富采风“每一个地名其实都是宝贵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比如说蜜月亭,文学就是珠海者的珠海浪漫气息的启示。”曹元勇说。创作财富采风

这一天,宝贵东澳岛的文学风里布满了诗行。

3月29日,珠海者的珠海湾韵2周年特邀作家游东澳岛海边栈道。创作财富采风

3月28日至30日,宝贵蒋子龙、潘军、曹元勇、田瑛、林森、包倬、卢一萍、王漫曦、张琳等国内知名作家受到“湾韵·名家笔下的珠海(第二季)”邀请,开始了在珠海的第一场采风活动,从东澳岛到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格创·龙蟠坊,从高新区会同古村到斗门区荔山村、网山村、夏村,作家们将足迹留在了珠海的海岛、村落、创业热土,带走了下一次创作的灵感和对珠海的美好回忆。

本次参与采风的作家中,有部分曾与珠海结缘,而不论是数十年前还是现在,珠海的从容节奏和自然风光都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要感谢珠海的城市规划者和建设者,他们没有轻率地破坏一草一木,这是一种远见卓识,很了不起。”潘军说,“1992年我第一次来珠海采风的时候,就感受到了珠海自然的美,没有雕琢的痕迹,如今也是,这是创作者的宝贵财富。珠海就让我想起了木心的一首诗《从前慢》,表面上看是慢,但其实是一种理性。”

和潘军一样多次来到珠海的还有卢一萍,经过这次的采风,珠海于他而言已经从一个旅行目的地变成了一个长期的牵挂。“我一直以来都很喜欢珠海四季常青的树木,这次来又和大家一起在会同林地种下了紫花风铃木和宫粉紫荆,融入‘绿美珠海’,感觉自己的根真正有一部分扎在了这里,以后我要常常回来,看看自己亲手种下的树。”卢一萍说。

而对于第一次来到珠海的作家,这样的自然之美体现了珠海独特的城市气质。到达珠海的第一晚,包倬就听到了下榻酒店窗外一种独特的鸟鸣。“这种叫声是我小时候在老家常听到的,如今居然在珠海城市的高楼中间听到,仿佛这只鸟一直追着我,从旧时光里飞到了40多年后的今天。”包倬说,这是珠海的独特之处,经济的繁荣对于城市来说是常见的,而山水之情、乡土根基,于城市而言是少见的,珠海的融合、传承,做得很好。

如果说一个城市的自然风光让人流连,那么历史文脉与古村记忆则给人思考的精神空间。

在走出香山自宋朝设县以来第一位进士的荔山村,在保留着飘色、装泥鱼、锣鼓柜等传统民间艺术的网山村,在有着百年建村史的“全国文明村”夏村,作家们把穿越百年来到自己面前的灵魂呼喊留在心里,为接下来的创作存档。

“古村落让我们感受到人们不仅跟时代对接,还跟原先的生活方式保持紧密的联系,所以人的情感不会溃散。”林森在位于荔山村的黄氏大宗祠旁说,一个祠堂,能够让人的情感有皈依,不论你走多远都还会回来,“所以我既希望自己能写出好的作品,也很期待本土作家,带着自己几十年对于珠海的观察和情感,写出有广东风骨的、体现时代的作品。”

游斗门荔山村黄氏宗祠。

在网山村,田瑛感受到了珠海的另一面。“过去我觉得珠海跟深圳一样,是从渔村发展起来的大城市,没想到珠海的历史底蕴也这么深厚,有了历史就能更好地焕发活力。”田瑛说,“希望未来《湾韵》能够扩大影响力,比如说创设湾韵奖,举办湾韵晚会,让更多的人通过这张文艺名片了解珠海。”

游斗门网山村。

与田瑛、林森等几位来自南方的作家不同,来自宁夏的王漫曦注意到了珠海古村里的一些细节。“我看到了黄泥沙糊的板墙,还有蓝砖。蓝砖是一种熟砖,它没有红砖那么抗冻,但是具有江南特色。”王漫曦说,“所有这些背后肯定都有故事,值得研究,而我这次也希望从小处着手,从一棵树写起,看看能不能展示出珠海美丽动人的色彩。”

城市的精神风貌讲述现在,历史遗迹叙说过去,创业激情预示未来。在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作家们仿佛看到了珠海的未来。

游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

“我每年要来横琴数次,几年前这里空荡荡的,现在人气很旺。”蒋子龙说,他曾为横琴写过三篇文章,在他看来,横琴就是珠海的胆气所在,所谓剑胆琴心,横琴既是珠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有花海长廊这般野趣,横琴发展,珠海就有底气。

在格创·龙蟠坊,张琳看到了珠海乡村振兴的新面貌,企业把产业园和配套建在夏村,村民不仅可以每年获得土地使用金的分红,还可以就近就业,而产业园内的工人也获得了生活上的便利。“珠海是一座活力之都,或许也体现在这些‘百千万工程’的各种实践当中。”张琳说。

作家们的大巴走远了,飞机、高铁将载着他们奔赴各地,珠海的故事也随着他们远去了,有关珠海的文字将在世界各地散发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