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软硬联通”到构建“15分钟生活圈”,合作区纵深谋划一体化发展

近期出台的软硬联通《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下文简称《横琴规划》)对横琴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构建民生融合、分钟发展城市建设等领域作了详细部署,生活是圈合明确横琴合作区未来发展计划的统领性文件,进一步推动琴澳民生深度融合、作区纵深建立一体化发展格局。谋划

未来10-15年,体化合作区开发建设、软硬联通城市布局将发生哪些重大变化?城市功能如何进一步提升?近日,构建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局长张国基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分钟发展《横琴规划》为合作区未来城市规划提供方向性指引,生活合作区将坚持“澳门所需、圈合横琴所为”的作区纵深配置原则,紧紧围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这一战略主线,谋划加强空间保障、支撑体系和相关政策保障。

澳门轻轨延伸横琴线将于年内通车

《横琴规划》提出,在横琴建设区域交通枢纽节点,完善岛内综合交通系统、构建琴澳同城化立体交通体系,以及打造畅通便捷对外交通体系。包括支持无人驾驶等智慧交通发展,规划建设合作区至澳门的新通道、合作区与澳门直通的游艇及客运码头,加快推动澳门轻轨延伸横琴线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珠海至肇庆高铁建设,加快建设横琴高铁站综合交通枢纽等。

据介绍,截至目前,合作区在交通运输方面,打造“勤学专线”“高速专线”“双层旅游巴士专线”等特色公交线路;开通“通琴号”跨境通勤线路16条46个班次,累计运送客流16.9万人次;建成骑行绿道107.5公里,累计投放自行车3800辆,高精度电子围栏服务站点301个,站点数量同比2022年增长50.5%;在智能驾驶领域,开放测试路段71条共计195公里,累计引入23辆不同种类智能联网汽车,自动驾驶测试及应用里程达到20万公里。

张国基表示,结合澳门新街坊项目入驻、二线通道封关运作等情况,将持续优化新增跨境通勤线路,为琴澳及跨区通勤人员提供更加便捷的通勤服务保障。目前澳门大学连接横琴口岸的通道桥已建成投入使用,为澳门大学师生往来合作区提供极大便利。接下来,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将积极配合澳门轻轨延伸横琴线项目的建设工作。

据悉,澳门轻轨延伸横琴线项目现阶段已完成全线车站主体结构、盾构隧道已贯通,正在进行列车系统测试工作,预计2024年内建成通车,项目建成后,将为琴澳两地居民创造舒适便捷的跨境出行环境,助力澳门尽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

建设保障性住房7.8万套

《横琴规划》提出,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保障性住房投入力度,探索构建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将在合作区工作的人才、澳门居民、在澳门工作的内地劳务人员纳入住房保障范围。到2029年,合作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建设保障性住房 7.8万套。

2023年,合作区就曾出台《合作区保障性租赁住房管理办法(试行)》,印发《关于合作区既有非居住房屋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通知(试行)》,鼓励将合作区内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商业、办公、旅馆(酒店)、厂房、研发用房、仓储、科研教育等非居住存量房屋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缓解合作区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

为进一步完善合作区保障性住房体系,深化民生保障工作,合作区力争在春节前出台《合作区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首批15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也将面向社会进行公开配租,着重解决符合条件的住房困难户籍居民和环卫、公交等为社会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一线住房困难职工的居住需求。此外,为促进产业稳定发展,降低低收入蓝领员工的居住成本,合作区规划的约3000套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彩棠苑项目,也将于2024年内开工建设。

“目前合作区保障性住房已建成约9000套,在建约13000套。”张国基说,接下来,合作区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筹集和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利用存量闲置房屋等资源,多渠道新建、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更好满足合作区新青年、一线员工的住房需求。

营造修复红树林129公顷

《横琴规划》提出,建设琴澳智慧低碳共生新城市,从琴澳交通衔接、智慧城市建设、城市安全、生态文明等四个方面提升城市的基本活力韧性。

据了解,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已在2023年编制完成《合作区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方案》《合作区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首个包含基础地理要素和政务地理要素的合作区城市高清二维电子地图(政务版)上线。2024年将加快完成合作区高精度城市实景三维平台项目建设。

在建设生态文明样本城市方面,在2023年实施“五大行动”的工作基础上,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将编制合作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和郊野单元保护规划,推进大小横琴山造林、矿坑山体修复、乡土树种培育,在横琴国家湿地公园、潟湖区域完成红树林营造修复任务共129公顷,改善候鸟栖息地环境质量,构建水鸟生态廊道。此外,还将加快推进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总体规划修编,完善生物多样性监测观测网络,整体提升合作区生物多样性水平,为琴澳居民带来更多优质的科普活动,让更多市民共享合作区绿美发展成果。

资料图:曾遥

专家解读>>>

《横琴规划》将助合作区综合实力全方位跃升

“《横琴规划》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下文简称《总体方案》)的目标、任务落实落细,围绕《总体方案》指出的“实体经济发展还不充分、服务澳门特征还不够明显”等关键问题,制定阶段性发展目标和发展措施。”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创新发展研究院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研究所副所长徐嘉勃说。

徐嘉勃留意到,《横琴规划》在发展目标中明确以合作区居住就业的澳门居民、“四新”产业占比等作为核心指标,在这根考核“指挥棒”的作用下,伴随叠加各项利好政策,合作区综合实力、产业和人才集聚能力、城市建设水平等实现全方位跃升。

具体来看,在落实城市空间设计、开发管控方面,徐嘉勃认为,《横琴规划》的总体空间结构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城市总体规划》空间结构充分衔接,沿十字门水道和天沭河“十字轴带”串联环澳核心空间和琴澳一体发展载体,塑造琴澳一体化的空间格局,同时紧密围绕“四新产业”发展需求安排功能布局,在空间上支持合作区更好落实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目标。

此外,为落实好总体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横琴规划》在土地利用上明确“新出让建设用地应直接服务于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并规定四新产业用地占比应达到30%-45%。“这一指标将成为未来合作区相关部门管理城市建设活动、指导产业项目落地的重要抓手和指引,也体现了合作区支持服务澳门的初心和决心。”徐嘉勃指出,《横琴规划》也创新性地针对城市开发管控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比如衔接澳门工程项目管理规则、下放建筑限高审查权、地下空间分层赋权等,这些措施将有利于合作区在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背景下充分吸收澳门城市精细管理的经验,也有利于合作区打造更加国际化、更具标识性的城市形象。

在住房保障方面,《横琴规划》鼓励“存量建设用地向四新产业项目、保障性住房和公共服务设施方向优化调整”,还就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建立健全住房租赁管理服务机制、加大保障性住房投入力度等。徐嘉勃表示,这一系列措施进一步从空间上对相关政策的落实予以保障,受众也充分兼顾了内地人才、澳门居民、在澳务工人员等类型。特别是《横琴规划》提出要建设更多趋同澳门的生活街坊,推动澳门各类民生服务延伸到合作区,未来“澳门新街坊”的模式将在合作区进一步推广,全面构建澳门居民熟悉的居住和服务环境。

在推动对澳路网衔接上,徐嘉勃相信,随着软硬件配套的不断完善,琴澳间交通往来将不断便利。但目前,琴澳之间通道少、交通方式单一仍是限制澳门居民便利往来的瓶颈,特别是澳门半岛与合作区之间缺乏快速、直接的交通联系通道,极大降低了澳门居民往来意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按照《横琴规划》,合作区未来需着重加强与澳门半岛的快速交通联系,构建路面交通、轻轨、游艇、轮渡、直升机等海陆空多层次、多通道跨境交通体系,同时进一步优化通关体验,形成同城化立体交通体系。

《横琴规划》还对建设未来新型智慧城市作出指引,徐嘉勃说,合作区智慧城市建设起步早,也落地了许多先行先试的智慧城市项目,但存在新型基础设施覆盖不足、集成化水平不高等短板。在《横琴规划》指引下,合作区未来将重点加强物联感知体系、智能存算基础设施、三维数字底座、数字化平台等建设。此外,面对琴澳一体的现实需求,合作区将在琴澳教育、医疗、养老、就业、通关、城市应急等领域的智慧化系统治理上做出更多探索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