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妈妈是护士丨母亲节、国际护士节特别报道

当国际护士节与母亲节

在同一天悄然相遇

这一天有了双重意义

她们是妈护母亲患者的灯塔

也是孩子的依靠

  在母亲节、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士丨士节南方网、节国际护粤学习记者走访广州数家医院,特别采访了来自急诊、报道神经内科、妈护母亲肛肠外科等专科的士丨士节多名护士及其子女,记录她们职业生涯中普通的节国际护一天,倾听孩子心目中那位周末常加班的特别妈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肛肠外科护理总带教符雪琴和女儿叶苗。报道

  “妈妈‘五一’假期都值班了,妈护母亲这个周末总可以在家陪我了吧。士丨士节”接受记者采访前,节国际护9岁的特别叶苗这样问符雪琴。符雪琴所在的报道肛肠外科是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招牌”科室,更换和护理病人造口、灌肠、肛门指检是护理工作中最基本的要求。“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和患者的肛门打交道,午饭前后时间就是给病人做指检、护理造口的高峰时间,新来的姑娘有的会因此吃不下饭。但要知道,这就是护理工作的日常。”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内科副护士长金尚怡儿子余品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内科副护士长金尚怡和儿子余品煊。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金尚怡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的内科副护士长,即使工作了19年,她依旧认为护理专业是一门学无止境的学问。她说,护士和医生是非常重要的相互协作关系。“如果用常规的护理方法,患者需要五天才能康复,那么作为护士,我们应该思考,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帮助患者在更短的时间内好转?”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急诊科薄羚和儿子秦天。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急诊科薄羚和儿子秦天。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急诊科护士薄羚的工作更多时候需要果断和决绝,她值守的无数个凌晨,接收了数不清的脑梗、心梗、重伤等危重症患者。治疗,刻不容缓。“急诊里所有的术前工作都是争分夺秒的,后面也不断有医生在催你快点快点再快点,因为患者的心跳随时都会停止。”薄羚上完每一个夜班回到家是次日上午9点,等她补觉起床时孩子已经放学回家。不到8岁的儿子秦天慢慢懂事,知道妈妈并不是“赖床的懒虫”。秦天说:“小时候我一直不懂妈妈为什么要睡那么久。后来我才知道,她要养好精神才能去值好下一个班,照顾好病人。”

广东省生殖医院门诊部护师潘浪美和女儿叶芯伊。

广东省生殖医院门诊部护师潘浪美和女儿叶芯伊。

  广东省生殖医院接诊的大部分是不孕不育患者,门诊护士潘浪美有了孩子后更懂得患者对新生命的渴望。有人要一次次面对试管助孕失败带来的心理压力,有人想尽办法对抗导致不孕的多囊卵巢综合征。这类疾病的治疗贵在坚持,护士的健康宣教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显得极为重要,潘浪美总会时不时地发微信鼓励患者,扫去他们脑海中偶尔闪现的放弃念头。“一位体重曾达到180斤的女患者因不孕不育长期失眠焦虑,在我们的健康宣教下,她坚持治疗半年后终于怀上了孩子,我知道这个消息时比自己怀孕还要开心。”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神经科、中医科护士长 张至英和儿子王鸿锦。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神经科、中医科护士长张至英和儿子王鸿锦。

  张至英是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神经内科、中医科护士长,她和同事照顾的病人大多数是出现脑梗死或脑出血的患者,其中有不少是50岁左右的中年患者,他们正值壮年,也是家里的顶梁柱。“我们不仅是在治这个病,更是在拯救一个家庭。”张至英的丈夫也是兄弟医院重症病房的护士,夫妻俩见证过很多生老病死,每天身披“白色战袍”与死神比拼,“在家有时我们会互相分享抢救患者的故事,孩子也爱听,他觉得我们是救人的英雄。”

身在襁褓

有位“天使”张开翅膀拼了命保护你

她的名字叫母亲

生病卧床

有位“天使”想方设法为你抚平伤痛

她的名字叫护士

她们常说

因缺少对孩子的陪伴感到愧疚

她们的孩子却从母亲忙碌的身影中

感受到“白色战袍”的神圣力量

白衣为甲,燕尾为冠

提灯而至,点亮希望

向每一位在护理岗位上默默耕耘的

“天使”致敬

  统筹:申晨 李润芳

  策划/采写:黄小殷

  设计:曹雅琴

  校对:梁洁萍

  鸣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生殖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