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高新区加大投入持续发力,打造“家门口”的高品质教育

合作办学培优提质,家门口“一校一品”特色发展,珠海造的质教师资力量越发雄厚,高新高品学习氛围更加浓郁……9月4日,区加伴随着新学期启航的大投号角,52所中小学、入持幼儿园开学迎新,力打约2.7万名学生有序入学,家门口珠海高新区教育“焕新绽放”,珠海造的质教开启高质量发展崭新篇章。高新高品

近年来,区加珠海高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投同时高度关注民生,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入持无论是力打在基础教育学位攻坚上,还是家门口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上,都加大投入持续发力,聚力解决产业工人子女入读公办学校问题,同时不断探索合作办学新模式,开展学校集团化办学,努力实现高新区教育的高质量均衡发展。

今年以来,珠海高新区9所学校续建项目争分夺秒有序推进。这9个项目包括5所幼儿园、3所小学、1所中学,建成后可提供近8000个学位,将进一步改善高新区学校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提高教学基础水平。新增的海岸幼儿园、云锦幼儿园两所公办幼儿园9月正式开学,有效满足了周边学前教育的入读需求。

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让每一个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高水平、高品质的教育,高新区教育正以“高新速度”和“高新质量”,实现从“有学上”到“学有优教、幼有善育”的华丽蜕变,让每一个孩子“有学上、上好学、择近校”,打造民生幸福标杆。

美丽的礼和中学。

公平教育

助力产业工人子女“上好学”

随着珠海高新区产业建设如火如荼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产业人才加速集聚。为让产业工人子女“有学上、上好学、择近校”,珠海高新区于去年出台了《珠海高新区产业工人子女入读公办学校工作方案》,明确在3年内提供6000个学位,兜底保障产业工人子女入读公办学校。

今年,珠海高新区出台了一系列工作细则,进一步完善产业工人子女分层次入学政策和积分入学办法,通过高新区中小学招生系统为辖区内产业工人子女入读提供线上就学申请,建立产业人才子女入读申请部门网上联审机制。截至目前,2023年春季、秋季所有符合条件的产业工人子女均已录取到公办学校,共解决283名产业工人子女入读公办中小学问题。

与此同时,为方便产业工人子女上学,珠海高新区还设置联通产业园区、产业工人居住密集区域与公办学校之间的“微循环”公交线路,增加唐家、金鼎工业园、北片片区公交线路,协调市公交集团,对唐家-礼和中学、金鼎-礼和中学线路高峰时间增加上下学公交班次。针对部分学生分流到周边学校入读,提供点对点校车服务,解决师生交通出行问题。

珠海高新区的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受到市民的欢迎与好评,也增加了企业引才留才育才的底气。在采访中,高新区多家企业负责人均表示,不少产业工人自带“流动属性”,而子女入学问题则是影响产业工人去留的一个重要“砝码”。“如今,有了好政策的加持,外来员工能够安心在企业上班,提高了职工队伍的稳定性,也为我们企业招人增加了‘牵引力’”。

纵向发力

推动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在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综合改革的征程上,珠海高新区从未停下脚步。

随着这两年学位攻坚行动的大力推进,珠海高新区学校规模迅速扩大,每年均有大量的新鲜血液注入中小学教师队伍。为更好地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新教师尽快适应育人目标需求和教育教学岗位要求,加快提升新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素质,全面推进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8月,珠海高新区组织新入职的170名教师开展为期7天的集中培训,聚焦“新教师岗位专业能力提升”主题,围绕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通过专题讲座、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帮助新教师掌握和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和新理念,丰富教育教学工作方法和技能,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新学年、新环境、新面孔。

与此同时,为建设高质量专业化教师队伍,珠海高新区还广泛开展区内学校教师的常态化交流,促进骨干教师和优秀管理干部校际间交流轮岗,义务教育教师交流轮岗人数占教师总数的10.1%。

除此之外,珠海高新区通过大力实施“名师工程”,借助区域高校优秀资源开展教师培训,通过集中培训、远程培训、送培到校、校本研修等多种形式,实现教师培训全学段全学科全覆盖。今年以来,珠海高新区已开展132场活动,培训教师1万余人次;开展教学问诊、视导等活动,听课200余节;持续开展名师名校长培养培训,培育“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共4名;培育23个名师工作室,带动全区1000多名骨干教师快速成长。

通过定期开展青年教师新秀赛、全过程评优教学能手赛、教师基本功大赛等教师技能竞赛活动,珠海高新区以赛促教,不断推动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在今年全市6个学科的学科之星评比活动中,珠海高新区共获得5项市级一等奖、6项市级二等奖。

“一校一品”

特色品牌教育成果不断涌现

一所学校,便是一张教育名片。近年来,珠海高新区持续深入推进“一校一品”建设,加强校园环境熏陶,倡导特色办学理念,丰富校园文化内涵,科创教育、红色教育课程建设、传统文化、喜剧、劳动教育项目逐渐形成特色,形成“校校有特色”的教育发展生动局面。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其中,以打造科技文化特色促发展的珠海中山大学附属中学,是珠海高新区委托中山大学管理的公办初中,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度重视学生科技素养的提升和创新型人才的早期培育。通过校本选修课、开设机器人和科创创客社团、举办科技节等活动,邀请中山大学等知名高校专家开展科普讲座、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赛事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科技创新教育成果丰硕,“科技创新教育”成为学校的品牌项目。近年来,该校在信息技术、创客、机器人和科技创新等竞赛方面成绩显著,获国家级奖项16项、省级奖项38项、市级奖项近100项。

金鼎第一小学和兆征纪念学校以党建为引领,传承红色基因,引导孩子坚定信仰,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寓“红色教育”于管理,制定了《学校“红色教育”工作指南》等制度,开展校园讲堂等活动,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和班风;寓“红色教育”于教学,成立“红色教育”课题研究小组,开展“‘红色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课题研究,开发“红色教育”校本课程,把“红色教育”落实到教学设计和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寓“红色教育”于活动,以淇澳白石街、苏兆征故居等为课堂,开展以“两史教育”和国防教育为主题的研学课程。

在传承红色血脉成长中,金鼎一小、兆征纪念学校先后获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全国和谐校园先进学校、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红领巾示范校、广东省少先队红旗大队、广东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今年,金鼎一小三(7)中队喜获“全国红领巾中队”称号,成为具有全国示范作用的少先队中队集体。

步入唐家小学,粤韵悠扬,声声入耳。唐家小学地处历史文化名镇——唐家湾镇,是著名粤剧剧作家唐涤生的故乡。为传承发扬粤剧文化,丰富学校“唐”文化品牌系列课程,该校于2020年设立了“涤生粤剧班”,建设特色课程,提升办学品质。为把粤剧传承好、发扬好,唐家小学聘请国家一级编剧张林枝、珠海粤剧艺术家姚俊和吴智钊为艺术顾问,聘请专业粤剧演员为辅导教师,成立专业团队管理粤剧班,培养小戏迷、小戏骨。近两年,“涤生粤剧班”已累计斩获20余项省、市、区级奖项。其中,在今年举行的第十四届广东省少儿戏剧小梅花荟萃活动中,“涤生粤剧班”凭借《过零丁洋》《涤生从艺记》《打金枝》斩获3个奖项。

美育和劳育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全人教育”的有效手段。金凤小学秉持儿童视角的全课程理念,构建了以国家课程为主体,艺术与人文课程群、科技与创新课程群为特色的“一体两翼”课程图谱。学校以戏剧教育、特色劳动教育为切入点,融合多学科启智、润心。

近年来,金凤小学已连续承办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主办的第六届、第七届儿童国际戏剧节,在珠海大剧院演出原创音乐剧《桥》;依托戏剧载体,与澳门圣保禄学校积极开展两地“交换生”项目,共同在珠海、澳门上演原创音乐剧《画》,并进行师资交流活动,进一步促进大湾区基础教育的深度合作与交流;原创科普剧《弃物再造指导中心》参加广东省第五届科普剧表演赛获一等奖,通过校本戏剧课程,在全校普及该剧目的音乐、舞蹈和表演,达到了以赛促学、以赛育美的效果。

此外,金凤小学以“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劳动教育课程研发与实践”作为学校劳动教育开展的支点,提供劳动课程研发与实施的核心动力,多路径实施,构建集生活、生产、服务于一体的劳动课程体系。课程成果“用劳动耕耘梦想”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举办的劳动教育成果研讨会案例,学校评“广东省劳动教育特色校”荣誉称号。

重视以浸润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礼和小学,在校园里打造学科化环境大教材,设置数字街区,让学生了解数学文化,提升数学文化素养;设置文化民族街道,学生漫步其中可感知不同的民族风采;设置党员精神谱系、元勋广场,学生在校园活动中接受红色教育;设置科技长廊,学生通过装备设施和体验式的学科教学,感受科技的魅力……利用环境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更深入感知知识,掌握其中内涵,获得美的享受和体验。

吃好是学好的动力。

集团化办学

培优提质打造教育新标杆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近年来,伴随着一个个优质教育品牌入驻,珠海高新区教育发展形势喜人,迎来“百花齐放”。

为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学前教育,珠海高新区大力推动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目前,全区共有12所幼儿园获评市一级幼儿园。

为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珠海高新区于去年年底组建了全区首个学前教育集团——唐家湾中心幼儿园教育集团。该教育集团以唐家湾中心幼儿园为核心园,成员园包括高新区凯旋幼儿园、景阳幼儿园及前环幼儿园,实施“以人为本、管理共进、课程共建、师资共育、资源共享”的集团化管理模式。

自去年成立以来,唐家湾中心幼儿园教育集团不断加大建设力度,持续推动集团化办学,以“名校+新校”模式,利用名校优势,将“慢养”教育理念作为推动课程的引擎,构建了“1+N”园本课程,将项目式学习作为核心基础课程,并根据各园自身特色,开发了多样化特色课程,统筹集团内课程规划。

通过专家引领和教学视导,唐家湾中心幼儿园教育集团以共研共进的方式开发课程资源,确立各成员园今后新的“发展点”。建立信息化资源库,共享项目式园本课程框架、优质课程故事等资源,打造特色化、多样化、优质化集团课程群。大力推进教科研工作,安排专人管理、专人指导各园开展课题,一对一、点对点培训扶持教师解决在课题中产生的问题。

成立至今,唐家湾中心幼儿园教育集团在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教师有成长、教研有活力、园所有提升,逐步实现集团化办学从“单一化培育”到“多样化创新”的跨越,朝着市级优质教育集团的目标不断奋进。

6月,珠海高新区持续扩大集团化办学覆盖面,成立礼和教育集团,探索贯通幼儿园、小学、初中的跨越段集团办学模式,以“资源共享、特色共育、学段贯通、全程培养”为原则,紧密联合家校共育,构建全程贯通、层次递进的一体化家庭教育体系。通过3个学段的校、园、师生密切互动、踊跃沟通,统筹组织了包含学段衔接、家长学校、师生互动、教师联谊、德育艺术节等在内的丰富多彩的活动。

与此同时,礼和教育集团将“一年入门、两年合格、三年优秀、五年骨干、十年名师”作为集团青年教师的培养路径与目标,立足课堂教学、深入教学教研、谋求科研共进,在珠海市教育科研“十四五”规划第三批课题中成功立项两项,并在礼和中学举行联合开题活动,受到珠海市教研院专家的一致好评,为集团教育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努力打造一个“高质量、现代化、示范性”的优质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