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署4个优先领域!我国明确新时期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

  南方网讯(记者/李婷)1月18日,部署保护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个优《行动计划》是先领新我国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主席国,持续推动“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落实的域国样性切实行动。

  据悉,明确《行动计划》作为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总体规划和《生物多样性公约》履约核心工具,期生明确了我国新时期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物多部署了生物多样性主流化、战略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威胁、部署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与惠益分享、个优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现代化等4个优先领域,先领新每个优先领域下设6至8个优先行动,域国样性广泛涵盖法律法规、明确政策规划、期生执法监督、物多宣传教育、社会参与、调查监测评估、保护恢复、生物安全管理、生物资源可持续管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城市生物多样性、惠益分享、气候与环境治理、投融资、国际履约与合作等内容,为各部门、各地区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指引。

  《行动计划》提出,到2030年,至少30%的陆地、内陆水域、沿海和海洋退化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至少30%的陆地、内陆水域、沿海和海洋区域得到有效保护和管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左右,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陆域国土面积的30%,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5万平方公里,长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有所改善,利用遗传资源和DSI(数字化序列信息)及其相关传统知识所产生的惠益得到公正和公平分享。行动计划还明确了到2035年和到2050年的中长期目标与愿景。

  生态环境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在国务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协调机制的统筹领导下,深入推进《行动计划》落地实施,细化实化政策措施,加强跟踪调查评估,强化对地方的指导,共同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推进“昆蒙框架”目标实现作出中国贡献。